为什么要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
时间: 作者: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 关键词:为什么要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
很多糖尿病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下相关知识:
餐后两小时血糖是评估糖尿病病情的关键指标,吃饭对普通人是平常事,但对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变化暗藏危机。很多患者只关注空腹血糖,却忽略餐后两小时血糖,而它对糖尿病诊断、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进食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快速上升。正常人胰岛 β 细胞会及时分泌胰岛素,将葡萄糖转运到细胞内利用或储存,餐后 2 小时左右血糖恢复正常。但糖尿病患者因胰岛功能受损或胰岛素抵抗,无法及时处理葡萄糖,导致餐后血糖异常波动。这种波动会损伤血管和神经,引发炎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风险,还会使血压升高。
选择餐后两小时监测,是经临床验证的 “黄金时间”。它能捕捉血糖峰值,反映胰岛素降糖效果,若此时血糖仍高,说明需调整治疗方案。而且,餐后两小时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关联紧密,控制不佳会大幅增加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风险。它也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指标,正常应低于 7.8mmol/L,超 11.1mmol/L 且有 “三多一少” 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还能帮高危人群发现潜在糖代谢异常。
监测时,要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保持日常饮食习惯,避免测试中剧烈运动和大量饮水。定期监测可评估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效果,比如餐后血糖高,可调整饮食结构、加强餐后运动,也是调整胰岛素或降糖药剂量的重要依据,能预防低血糖。
糖尿病治疗是长期过程,餐后两小时血糖管理是关键。持续监测能帮助患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控糖模式,记录数据形成健康档案,助力医生精准治疗,增强患者信心。不过,它需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合,全面评估病情。重视餐后两小时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守护健康、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