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成因、早期信号与科学防治
时间: 作者:成都中医哮喘病医院 关键词:成都中医哮喘医院芮军/芮军/芮军医生/芮军医师/成都好的肺病医院/成都肺病专家推荐/成都肺病治疗的效果好的医院/成都肺病医院哪家口碑好/成都肺病治疗哪家医院好/成都治疗肺病哪家强/成都看肺病医院哪家医
一、芮军医生的专业背景与诊疗理念
在肺癌诊疗领域,芮军主任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专家。他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凭借着在学术上的深厚积累,获得了心脏外科专业硕士学位。随后,芮军主任又前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部微创中心进修学习胸腔镜手术技术,进一步提升自己在胸外科领域的专业技能。
三十余载的临床岁月里,芮军主任始终坚守在胸外科一线,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在肺部、食管、纵隔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造诣颇深。他尤其擅长胸腔镜手术操作,为众多患者提供了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治疗方案。在胸腔镜肺减容手术方面,芮军主任更是成果突出,其精湛的医术得到了业内同行的广泛认可。
作为四川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专家,芮军主任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与学术研究,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及医院科研课题,先后在《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中华中西医研究与临床杂志》《中国中医急症》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荣获成都市医药卫生优秀新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四川省医药卫生优秀新技术三等奖,以专业的研究成果推动着胸外科医学的发展。
在诊疗过程中,芮军主任始终倡导“早发现、早干预、精准治疗” 的理念。他深知肺癌早期症状隐匿,容易被忽视,一旦发展到中晚期,治疗难度和患者痛苦都会大幅增加。因此,他致力于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肺癌科普,提升公众对肺癌的认知,让更多人了解肺癌的早期症状、高危因素以及筛查方法 ,力求做到肺癌的早诊早治。
二、肺癌的四大核心成因解析
肺癌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芮军主任指出,了解肺癌的成因,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肺癌至关重要。通过对大量临床病例的研究和分析,目前医学界认为肺癌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吸烟与二手烟的致命威胁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这一点已在医学界达成共识。据统计,约 80% 的男性肺癌患者与吸烟直接相关 ,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风险就越高。一支小小的香烟,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 4000 多种化学物质,其中至少有 69 种是明确的致癌物,如苯并芘、亚硝胺、多环芳烃等。这些致癌物进入人体后,会直接作用于支气管黏膜,破坏细胞 DNA 的结构,导致细胞发生突变,进而引发肺癌。
除了主动吸烟,二手烟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觑。二手烟中同样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不吸烟的人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患肺癌的风险会比正常人提升 30%。生活中,很多人在家庭、办公室、公共场所等被动吸入二手烟,尤其是儿童、孕妇和老人等弱势群体,他们的呼吸系统更为脆弱,受到二手烟的危害也更大。
芮军主任特别强调,戒烟是降低肺癌风险有效的措施。研究表明,戒烟可使肺癌风险在 10 年内降低 50% 。对于吸烟者来说,无论烟龄多长、吸烟量多大,只要下定决心戒烟,身体就会逐渐受益。同时,芮军主任建议,吸烟者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以便早期发现肺部病变,提高肺癌的治疗率 。
(二)环境与职业暴露的隐形杀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也给肺癌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室外空气污染中的 颗粒,由于粒径极小,能够直接穿透肺泡屏障,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长期暴露在高浓度 环境中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会增加 20%。这些微小颗粒表面吸附着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多环芳烃等,它们在人体内不断积累,会对肺部细胞造成持续性的损伤,终诱发癌变。
室内环境同样不容忽视,其中厨房油烟就是一个重要的隐患。中国家庭的烹饪方式多以煎、炒、炸为主,在高温烹饪过程中,食用油会产生大量的油烟,其中含有苯并芘等致癌物。如果厨房通风不良,这些致癌物就会在室内积聚,长期接触的女性,患肺癌的风险可提升 倍 。为了减少厨房油烟的危害,家庭应安装性能良好的抽油烟机,并保持厨房通风,同时尽量减少高温油炸、爆炒等烹饪方式。
在一些特定职业中,从业者长期接触石棉、砷、铬、镍、煤焦油等物质,患肺癌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石棉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曾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但后来研究发现,石棉纤维一旦被吸入人体,就会在肺部沉积,引发肺部炎症和纤维化,终导致肺癌。从事石棉加工、采矿、建筑等行业的工人,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三)慢性肺病的癌变隐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等慢性肺部疾病,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疾病会导致肺部组织反复受到炎症刺激,使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化生,逐渐演变为癌细胞。据统计,约 15% 的慢阻肺患者终会发展为肺癌。肺结核患者由于肺部存在结核病灶,在愈合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细胞异常增生,增加癌变的风险。
对于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的发展。同时,要定期进行肺部检查,密切关注肺部病变的变化。另外,近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发现了肺结节。肺结节并不一定就是肺癌,但直径>8mm 的磨玻璃结节,恶性概率达 60%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这类结节,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变化,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
(四)遗传与免疫的内在因素
肺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患肺癌,那么其他成员患癌的风险会增加 2 - 3 倍。这是因为遗传因素会使某些人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会增加他们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从而更容易患上肺癌。对于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在 40 岁后启动基因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遗传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人体的免疫力也是抵御癌症的重要防线。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状态下,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使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的活性降低,无法及时识别和清除体内的癌细胞,增加肿瘤逃逸的概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对于维持免疫力至关重要。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身体的异常状况,也有助于预防肺癌的发生。
三、早期肺癌的六大预警信号
肺癌的早期症状往往比较隐匿,容易被忽视,导致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治疗时机。为了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芮军主任提醒大家,一定要密切关注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以下是早期肺癌的六大常见预警信号。
(一)持续性干咳:超过 2 周且常规治疗无效
咳嗽是肺癌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约有 50% - 70% 的肺癌患者在早期会出现咳嗽症状 。肺癌引起的咳嗽通常为刺激性干咳,没有明显的痰液,且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 2 周,使用常规的止咳药物和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这是因为肿瘤生长在支气管内,刺激支气管黏膜,导致咳嗽反射。如果咳嗽持续不缓解,尤其是伴有吸烟史或长期接触有害气体的人群,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胸部 CT 等检查,排除肺癌的可能。
(二)痰中带血:间断性血丝或血痰
痰中带血也是肺癌早期的重要信号之一,约有 20% - 30% 的患者会出现这一症状。肺癌患者的痰中带血通常表现为间断性的血丝或少量血痰,颜色鲜红或暗红。这是由于肿瘤表面的血管丰富,质地脆弱,在咳嗽时容易破裂出血。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痰中带血,哪怕只是偶尔一次,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尽快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如胸部 CT、支气管镜等,以便早期发现肺癌。
(三)胸痛胸闷:深呼吸时加重的钝痛
早期肺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胸闷的症状,约有 25% - 40% 的患者会出现此类表现。胸痛通常为胸部隐痛或钝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在深呼吸、咳嗽或改变体位时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肿瘤侵犯了胸膜、胸壁或周围神经组织,引起疼痛。胸闷则是由于肿瘤阻塞支气管,导致肺部通气功能受阻,气体交换不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胸闷,且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四)不明原因消瘦:3 个月内体重下降>10%
在短时间内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也是肺癌的早期预警信号之一。约有 10% - 20% 的肺癌患者在早期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一般在 3 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 10%。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在体内大量增殖,消耗了身体的营养物质,同时肿瘤还会释放一些物质,影响患者的食欲和代谢功能,导致体重减轻。如果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量,却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患有肺癌或其他疾病。
(五)声音嘶哑:排除咽炎的持续性声嘶
声音嘶哑也是肺癌早期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约有 5% - 10% 的患者会出现此症状。肺癌引起的声音嘶哑通常是由于肿瘤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所致,这种声音嘶哑一般是持续性的,且逐渐加重,同时可能伴有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排除了咽炎、感冒等常见原因引起的声音嘶哑,且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进行喉镜、胸部 CT 等检查,以排除肺癌的可能。
(六)反复肺炎: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如果同一部位反复发生肺炎,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效果不佳,也可能是肺癌的早期信号。约有 10% - 15% 的肺癌患者在早期会出现反复肺炎的情况。这是因为肿瘤阻塞了支气管,导致肺部分泌物引流不畅,容易滋生细菌,引发肺炎。如果肺炎反复发作,尤其是在同一部位,应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及时进行胸部 CT 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四、芮军团队的创新诊疗方案
在肺癌的诊疗过程中,芮军主任及其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制定了一套科学、全面的诊疗方案,涵盖了从精准诊断到个体化治疗,再到术后康复的全过程,为肺癌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一)多模态精准诊断体系
在肺癌的诊断方面,芮军团队采用了多模态精准诊断体系,通过多种先进技术的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诊断准确性。智能辅助 CT 筛查是芮军团队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 CT 筛查在检测肺部微小病灶时,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病灶漏诊。而智能辅助 CT 筛查技术的应用,能够对 CT 图像进行快速、精准的分析,大大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据统计,与传统 CT 筛查相比,智能辅助 CT 筛查的病灶检出率提升了 30% ,能够更早地发现肺部微小病灶,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液体活检也是芮军团队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 DNA(ctDNA),可以在肺癌早期发现基因突变,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液体活检具有无创、便捷、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那些无法耐受传统活检方式的患者。
胸腔镜联合 EBUS(超声支气管镜)技术则实现了纵隔淋巴结的精准采样。纵隔淋巴结转移是肺癌分期和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但传统的采样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胸腔镜联合 EBUS 技术能够在直视下对纵隔淋巴结进行采样,大大提高了采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肺癌的精准分期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分期和身体状况的肺癌患者,芮军团队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力求为每一位患者提供适合的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早期肺癌患者,芮军团队优先推荐单孔胸腔镜治疗术。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手术切口小于 3cm,能够较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术后患者恢复迅速,住院时间短,能够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同时,单孔胸腔镜治疗术在保证肿瘤切除完整性的前提下,还能更好地保留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则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芮军团队通常会采用冷冻消融 + 靶向免疫联合治疗的方案。冷冻消融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通过将肿瘤组织冷冻至极低温度,使肿瘤细胞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创伤小、恢复快,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靶向免疫治疗则是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使用药物进行精准治疗,同时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冷冻消融与靶向免疫联合治疗,能够优势互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对于高龄或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肺癌患者,由于他们的身体状况无法耐受传统手术和放化疗,芮军团队会采用微波消融术进行治疗。微波消融术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通过微波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这种手术操作简单,只需要局部麻醉,手术时间短,一般 30 分钟即可完成,对患者身体的负担较小。同时,微波消融术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术后康复特色
肺癌患者的术后康复同样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患者身体的恢复,还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芮军团队在术后康复方面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支持。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芮军团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开具中药调理方剂。中药调理能够有效减轻放化疗带来的副反应,如恶心、呕吐、乏力、骨髓抑制等,同时还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促进身体的恢复。一些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期间,通过中药调理,能够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顺利完成治疗过程。
呼吸康复训练也是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芮军团队会为每位患者定制个性化的肺功能锻炼方案,包括深呼吸练习、有氧运动、肺部伸展运动等。这些锻炼方法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呼吸效率,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通过定期的呼吸康复训练,患者的肺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除了身体康复,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芮军团队会为患者建立长期随访档案,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五、科学预防肺癌的五大策略
肺癌的防治,预防是关键。芮军主任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为公众提供了以下五大科学预防肺癌的策略,帮助大家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
(一)戒烟行动: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 + 心理咨询
戒烟是预防肺癌有效的措施,没有之一。对于长期吸烟的人来说,戒烟并非易事,往往会面临尼古丁戒断反应的困扰。尼古丁替代疗法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戒烟方法,它通过向人体提供低剂量的尼古丁,以代替从烟草中获得的尼古丁,从而减轻戒断症状。常见的尼古丁替代疗法药物包括尼古丁咀嚼胶、尼古丁吸入剂、尼古丁口含片、尼古丁鼻喷剂和尼古丁贴剂等。这些药物可以根据个人的吸烟习惯和尼古丁依赖程度进行选择,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心理咨询在戒烟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吸烟不仅是一种生理成瘾,更是一种心理依赖。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与吸烟者的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吸烟的原因和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戒烟观念,增强戒烟的信心和决心。例如,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吸烟者识别和改变导致吸烟行为的负面思维和信念,学习更健康的应对策略;通过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吸烟者应对戒烟过程中的焦虑、压力等情绪,降低复吸的风险。
此外,吸烟者还可以加入戒烟互助小组,与其他戒烟者分享经验和心得,互相鼓励和监督,共同提高戒烟的成功率。在戒烟过程中,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不可或缺,他们可以给予吸烟者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戒烟的环境。
(二)饮食优化:每日摄入 500g 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 A/D
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预防肺癌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芮军主任建议,每天应摄入 500g 以上的深色蔬菜,如菠菜、紫甘蓝、胡萝卜、南瓜、西兰花等。这些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对健康有益。其中,类胡萝卜素是维生素 A 的重要来源,在深色蔬菜中含量较高,能够转化为维生素 A,保护视力和皮肤健康,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维生素 D 也与肺癌的预防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体内维生素 D 水平较高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相对较低。维生素 D 的食物来源包括高脂肪的鱼类(如三文鱼、鱼肝油等)、一些蘑菇和强化食品和饮料(例如添加维生素 D 的牛奶和酸奶)等。此外,人体也可以通过适当的阳光照射自行合成维生素 D,建议每天在户外活动 15 - 30 分钟,让皮肤充分接触阳光。
除了深色蔬菜和富含维生素 D 的食物,饮食中还应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水果等,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同时,要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度饮酒,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都可能增加患癌的风险。
(三)环境治理:安装新风系统,减少室内氡气暴露
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有害气体的暴露,是预防肺癌的重要环节。在室外空气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外出时间,尤其是在雾霾天气。如果必须外出,应佩戴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减少 等有害物质的吸入。
室内环境的治理同样不容忽视。厨房油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家庭应安装性能良好的抽油烟机,并保持厨房通风,尽量减少高温油炸、爆炒等烹饪方式,以降低厨房油烟对肺部的危害。
另外,氡气也是一种重要的室内致癌物,它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和土壤。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氡气环境中,患肺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为了减少室内氡气的暴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避免使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石材;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尤其是地下室等容易积聚氡气的空间;安装新风系统,新风系统可以有效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引入新鲜空气,降低室内氡气浓度。一些新风系统还配备了去氡气排放装置,能够更针对性地去除室内氡气。
(四)定期筛查:40 岁以上每年低剂量 CT 检查
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定期进行肺癌筛查对于早期发现肺癌、提高治疗率至关重要。芮军主任建议,40 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吸烟史、肺癌家族史、长期接触有害气体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 CT 检查。
低剂量螺旋 CT 是一种专门用于肺癌筛查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的辐射剂量较低,仅为常规 CT 的五分之一左右,对人体的伤害较小 。同时,低剂量螺旋 CT 能够清晰地显示肺部的微小病灶,对于早期肺癌的检出率较高,可有效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与传统的胸部 X 光检查相比,低剂量螺旋 CT 能够发现更小的肺部结节,大大提高了肺癌的早期发现率,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五)增强免疫:每周 150 分钟有氧运动 + 充足睡眠
强大的免疫力是抵御癌症的重要防线。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肺癌的发生。每周应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运动还能帮助释放压力,改善情绪,对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益处。
充足的睡眠也是维持免疫力的关键。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免疫系统也会得到强化。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 7 - 8 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长期熬夜会导致身体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癌的风险。
此外,要学会合理释放压力,避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的状态。压力过大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人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肺癌防治需从源头抓起,成都中医哮喘医院芮军主任强调:“通过科学预防、早期发现和精准治疗,超过 50% 的肺癌患者可以实现长期生存。” 建议公众关注自身健康,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借助专业医疗团队的力量,共同筑牢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