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口服靶向药只适用于某些肿瘤
时间: 作者: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关键词:
随着目前医学的发展,不少肿瘤病人都感知到了靶向治疗已逐渐成为了现代肿瘤药物治疗的新方法,渐渐的很多肿瘤病人都想尝试这种疗法,然而,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科一区彭齐荣教授表示,靶向治疗只用于部分病患。
靶向药物治疗的优势
靶向药物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与常规化疗相比,靶向药物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识别肿瘤细胞特定基因所决定的特征位点,通过与之结合,能阻断控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并阻止其增殖。鉴于此,分子治疗后病人副作用小,一般不会出现脱发、骨髓移植等症状,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靶向药物治疗的优势尤其给予了身体虚弱或晚期病人带来福音,因为这些病人的身体状况有时无法承受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由于身体的虚弱,副作用很有可能是压垮患者的一根稻草,而且肿瘤晚期病灶大多已经扩散,手术无法清除病灶。
只有特定基因突变的肿瘤病人才适合口服靶向药物治疗
虽然靶向药物在治疗肿瘤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彭齐荣教授多次强调,并不是所有的肿瘤病人都可以口服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只适用于特定基因突变的病人。据统计,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70%的EGFR突变病人口服靶向药物有效,但不到1%的非EGFR突变病人口服靶向药物有效,大约每10名病人中只有3人有EGFR基因突变。肿瘤是多样的,不是所有的肿瘤细胞都有相同的特征部位,因人而异,因此,只要在使用前检测病人体内是否有合格的基因,判断肿瘤细胞是否有合格的位点,才可以预测药物是否会起作用。
在我国,多种靶向药物已进入肿瘤临床应用,但相关的基因突变检测尚未普及。有些医生可能还是靠经验和临床统计结果来判断是否用药。或许更糟糕的是,为了多收费,在没有做出判断的情况下,就让病人服用靶向药物,不仅是浪费金钱,更是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因此,彭齐荣教授强烈建议,在选择靶向药物之前,先做相关基因的突变检测,以确定是否适合用药。当然,在选择是否有靶向药物时,并不是所有的肿瘤都需要基因检测。从病理学上看,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又可分为鳞状细胞癌和非鳞状细胞癌。对于鳞癌病人,靶向药物作用不大,一开始就可以选择微创治疗;对于非鳞状细胞癌的病人,如果要使用靶向药物,必须进行相关的基因突变检测。
虽然靶向治疗是肿瘤药物治疗的新技术,但在一线盲目使用靶向治疗是不可取的。彭齐荣教授提醒广大肿瘤病人,肿瘤的治疗应根据病人的身心状况、肿瘤的具体部位、病理类型、侵袭范围(疾病分期)、发展趋势,结合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变化,有计划、合理地运用现有的多学科有效治疗方法,同时兼顾经济成本和疗效,同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