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塘厦治疗胃癌的医院哪里好
时间: 作者: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关键词:
早在去年11月初,刘先生就出现有胃部不适的症状,起初通过服用自行购买的护胃、抑酸药物后症状才能得到缓解,但却仍旧有持续的左上腹疼痛,通过到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后依旧效果欠佳,为了进一步检查,刘先生来到了市院查胃镜显示为慢性糜烂型胃窦炎胃窦溃疡,性质待查,为了再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刘先生从汕头来到了广州,于今年4月初来到了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科一区。
通过PET/CT报告显示,刘先生的胃窦部胃壁及十二指肠球部、降段肠壁有明显的不均匀增厚伴糖代谢增高;胰头区及周围多发结节状高代谢病灶,考虑为多发转移;胰腺体尾部不规则条块状高代谢病灶;胃周、胰腺周围、腹腔肠系膜间及腹膜后区多发增大淋巴结,部分糖代谢增高,考虑为多发淋巴结转移。
在明确了解刘先生的病情之后,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彭齐荣教授考虑到由于刘先生未能及时的进行有效治疗,导致病情已出现有恶化的现象,此时应采取微创动脉灌注栓塞术更为合适,先通过动脉灌注栓塞术控制病灶缓解疼痛后再根据术后的身体状况,制定调理身体的中药进行中西联合治疗方案。
术中,通过在造影下发现,刘先生的肿瘤供血主要是以胃十二指肠上动脉及胃左动脉,但由于胃十二指肠动脉狭窄、迂曲,造影导管无法进入,此时只能采取微导管微导丝,给予外周血管微导丝配合微导管超选进入胃十二指肠上动脉,在造影下可明显的看见,胃十二指肠上动脉血管增粗,见团状肿瘤显影,呈现抱球状,通过给予高浓度药物局部灌注到肿瘤内并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到达中断肿瘤供血的目的,从而缩小病灶。
在经过三轮的个体化微创疗程后,结合影像,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刘先生的病灶与术前检查片子对比,都有了明显的缩小,近日刘先生再次返院行PET/CT显示为:胃癌并胰头转移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后,胃窦部(小弯侧)及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局部胃壁稍增厚,从原来的厚处约到现在的厚处约。原胰头“高代谢”占位现已基本消失,放射性摄取恢复至正常,从原来的大小约×到现在的大小约×,胰腺其余各部形态、大小正常;原胃周、胰周、腹腔肠系膜及腹膜后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已大部分消失,小部分淋巴结从原来的约×到现在的约×,对比于上一次PET-CT检查而言,此时病灶体积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缩小。
胃窦腺癌这类胃癌患病率持续增高,很大原因与患者长期饮酒、饮食不规律、过多食用熏烤、盐腌等刺激性食物、幽门杆菌感染、慢性胃炎以及机体免疫力过低等有关。要想避免胃窦腺癌,日常中除了要注意饮食,有幽门杆菌感染以及慢性胃炎的患者要及早治疗之外,对身体无故出现的一些症状,比如上腹痛、食欲不振、乏力等,也要提高警惕,需及时到医院进行超声、胃镜及CT检查。